本文目錄
重要涉密會議應采取的主要保密措施包括會議場所選擇、會議參與人員審查、會議文件保管、安全通信方式、控制入口與出口。
1、會議場所選擇: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場所,例如具備防竊聽設備或封閉式的會議室。確保會議進行時不會受到外界監聽或竊取信息的威脅。
2、會議參與人員審查:對參與會議的人員進行審查和篩選,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保密意識,并且沒有可能泄露會議內容的風險。
3、會議文件保管:會議文件應采取加密措施,如使用密碼保護或加密存儲設備。只有授權人員可以訪問和復制相關文件,并在會后及時歸檔妥善保管。
4、安全通信方式:使用安全的通信方式,如加密電話、專用保密網絡或加密通信軟件等,以防止會議內容被監聽或截獲。
5、控制入口與出口:對會議場所的入口和出口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未經授權人員無法進入或離開會議現場,以防止人員竊取會議信息。
涉密人員的類別包括保密級別、資格等級、從事的工作類型、訪問權限、機構歸屬
1、保密級別:根據信息的機密程度,可以將涉密人員分為不同的保密級別,例如絕密級、機密級、秘密級等。
2、資格等級:根據個人的背景、經驗和能力,可以將涉密人員分為不同的資格等級,如高級、中級、初級等。
3、從事的工作類型:根據涉密人員所從事的工作類型,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如政府機關人員、軍事人員、情報人員、安全人員等。
4、訪問權限:根據涉密人員被授予的信息訪問權限,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如絕密訪問權限、機密訪問權限、秘密訪問權限等。
5、機構歸屬:根據涉密人員所屬的機構或組織,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如國家保密機構人員、軍事情報機構人員、企事業單位保密人員等。
涉密會議,是指機關、單位召開的議題、內容或者文件涉及國家秘密的會議。涉密活動,是指各級黨政機關和重要涉密單位組織的重大或者較大涉及國家秘密的活動。一,涉密會議和涉密活動的保密方案
1,涉密會議、活動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由主辦單位負責全過程的保密管理。
2,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根據會議、活動的涉密程度,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明確具體保密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督促落實。
3,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根據會議、活動主題、內容或文件、資料涉及國家秘密的最高密級,確定會議、活動的密級。
4,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根據會議、活動涉密程度和工作需要,確定參加人員范圍,審核參加人員資格,登記參加人員姓名、單位、職務等情況,并保存相關材料。
5,涉及絕密級國家秘密的會議、活動,應當嚴格控制參加人員范圍,嚴禁知悉范圍之外的人員參加或者他人代為參加。
6,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對承辦單位、參加人員(含列席人員以及工作人員、服務人員)提出保密要求,明確保密責任。
7,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要按照主辦單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環境、設施和設備,并對工作人員進行保密教育,明確保密責任,要求其做好保密服務保障工作。
二,涉密會議和涉密活動的保密須知1,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重大涉密會議、活動的保密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術服務保障。
2,舉辦涉密會議、活動,應當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的場所進行,使用的計算機、擴音、錄音、錄像等設備、設施應符合國家保密標準,并經過安全保密檢查檢測。
3,舉辦涉密會議、活動,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在有關場所配置文件保密柜、碎紙機、手機存放柜、手機干擾器等保密技術防護設備,并在會議、活動結束后及時收回,做好清點、核對工作。
4,涉密會議、活動場所內不得使用對講機、無繩電話、無線話筒、無線鍵盤、無線網絡等無線設備或裝置。
5,涉密會議、活動不得使用不具備保密條件的電視電話會議系統。
6,絕密級、機密級會議、活動場所禁止帶入手機,并應當設置顯著的禁止帶入標志。場所外,應當配備手機存放柜,集中保管進入人員的手機。
7,秘密級會議、活動場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機,并應當設置顯著的禁止使用標志。必要時,安裝和使用手機信號干擾設備。
8,涉密會議、活動住地應當提供安全保密的環境。(1)會議期間,關閉與會人員、工作人員房間互聯網接口;(2)會議期間,關閉會場區域移動通信信號增強器和無線局域網接入設備;(3)商務中心不得承接涉密文件、資料的復印、傳真業務;(4)休會期間以及撤離前應當對住地進行全面檢查,防止涉密文件、資料遺留、散失。
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嚴格涉密會議、活動使用或形成的涉密文件、資料及其他涉密載體的管理,在制作、分發、存放、回收、銷毀等各個環節,明確專人負責,落實保密管理措施。
9,涉密文件起草應當選擇安全可靠的場所,實行集中封閉管理。
10,制作涉密文件、資料及其他涉密載體,應當標明密級和保密期限,注明發放范圍、制作數量及編號,且應當在機關、單位內部,或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批準的具有相應保密資質的單位進行。
11,涉密文件、資料的分發應當登記、編號并履行簽收手續,并在安全保密裝置完善的設備中存放。
12涉密文件、資料不得擅自轉借、傳抄、摘抄、復印、掃描。
13,會議結束后,需要收回的涉密文件、資料應當全部清退、收回,核對登記后統一銷毀。
14,需要發給與會單位的涉密文件、資料,應當通過機要通信、機要交通或者指派專人進行傳遞,絕密級涉密載體必須實行二人護送制。
確需參加人員隨身攜帶涉密文件、資料的,須經主辦單位批準,履行登記簽收手續,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15.涉密文件、資料的銷毀應當履行審批、清點、登記手續,集中送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地點統一銷毀或交由專門的保密服務機構派駐人員處理。
16.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明確規定涉密文件的傳達、閱讀范圍;與會單位應當按照要求傳達會議內容,不得擅自擴大知悉范圍。
17.參加涉密會議、活動的人員應當遵守保密紀律和保密要求,不得擅自委托其他人員代替參加。
18.參加涉密會議、活動的人員未經允許不得攜帶具有攝像、攝影、錄音功能及無線功能的設備進入會場,不得擅自記錄、錄音、錄像或者拍照。
19.參加涉密會議、活動的人員應當妥善管理涉密文件、資料和其他涉密載體,防止遺留或者散失。
20.涉密會議、活動工作人員和服務人員應當做好保密服務保障工作。(1)不得隨意引帶無關人員進入涉密會議、活動場所;(2)不得違規獲取、存儲、記錄、復制與會議有關的涉密信息;(3)不得違規留存、傳遞、發送、銷毀各類涉密載體;(4)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知悉的國家秘密。
涉密會議、活動應當嚴格采訪報道的保密審查,接受采訪或公開報道應當經過批準。凡是公開報道、播放的稿件、圖片、錄像片、錄音帶等,應請有關主管部門或涉密會議、活動、主辦單位審查批準。
21,凡涉密信息未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不得公開宣傳報道;對是否涉密界定不清的,應逐級報有權確定該事項密級的上級機關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確定。
22涉密會議、活動提供新聞通稿或報道口徑的,應按照新聞通稿或報道口徑報道。
關于“個人參加會議帶回的涉密文件資料應怎樣處理”如下:
個人參加會議時,如果需要攜帶涉密文件或資料,應該遵守機密管理規定,避免泄露。下面將從存儲、攜帶和處理三個方面介紹應該如何處理這些資料。
一、存儲
1、需按照機密等級進行存儲。不同機密等級的涉密文件和資料需要存放在不同的地方,不能混合存放。
2、要選擇安全的存儲設備。在可能泄密的情況下,如存儲在單機上,要保證硬盤加密,且不使用U盤等可移動設備攜帶;如果需要攜帶,則必須使用經過認證的加密U盤。
3、需要保證存儲安全。要定期進行文件備份以防意外丟失,其中備份文件也必須符合保密原則,嚴格保管并做好備份記錄。
二、攜帶
1、前往會議場所前盡量少帶機密資料。僅帶研究資料,必要時應該先咨詢主辦單位,確認是否有安全措施。
2、在攜帶涉密文件或資料時,要根據機密等級,選擇具備相應保密級別的包裝袋/盒/箱進行攜帶,不能使用透明或容易破損的袋子或容器。
3、個人要時刻妥善保管涉密文件或資料,不能將其交給他人攜帶或存放。
三、處理
1、會議結束后及時歸還機密文件和資料,倘若必須留用,一定要向相關負責人報告并再次確認保管措施。
2、清理打印機、復印機本地打印緩存,以防止涉密資料意外泄漏。
3、刪除電子設備中的涉密文件和資料。在涉及機密信息存儲的電子設備上,要刪除攜帶的的文件和記錄,因為即使刪除了,但有專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特定方式恢復它。
綜上,為了避免泄露機密文件和資料,需要從存儲、攜帶和處理三個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在參加會議前,應認真了解會議安全情況,盡可能減少攜帶機密資料的數量。
在攜帶機密文件和資料時,需要正確選擇相應保密級別的容器,并且永遠不要將其交給他人攜帶或存放;在處理完機密文件和資料之后,要及時歸還或刪除,確保不留下任何可以泄露機密的痕跡。
【溫馨提示】會議資料存儲方式和會議資料存儲方式有哪幾種的問題,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會場,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服務,青島會議用車,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