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會議紀要按照其內容和目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工作會議紀要:這類紀要主要記錄工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全國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工作會議紀要》和《全省基本建設工作會議紀要》。
2.代表會議紀要:側重于記錄會議議程、通過的決議,以及對未來工作的建議,《××省第一次盲人聾啞人代表會議紀要》就是此類會議的典型例子。
3.座談會議紀要:內容集中,專門探討工作、思想、理論或學習的特定問題,例如《十省區、十個路局整頓治安座談會紀要》,關注的是某一特定議題的深入討論。
4.聯席會議紀要:由不同單位或團體聯合召開,旨在解決彼此間相關問題,其重點在于記錄達成的共識和協議。
5.辦公會議紀要:記錄本單位或系統內部工作問題的討論、商定和決議,為查閱和后續執行提供依據。
6.匯報會議紀要:這類會議重點在于回顧過去的工作,規劃下一步行動計劃,通常作為工作會議的預熱,如為后續會議做準備。
7.技術鑒定會議紀要,也包括科研學術會議紀要,如年會紀要,主要關注的是技術研究、成果鑒定和學術交流的內容。
擴展資料
會議紀要是用于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于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
會議紀要的分類與寫作
會議紀要的分類主要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從會議出席人員來劃分,有全體會議紀要、辦公會議紀要、例會會議紀要。工作會議紀要、聯席會議紀要等。二是從會議紀要的內容上劃分,有決議型會議紀要、部署型會議紀要、務虛型會議紀要、學術型會議紀要等。會議紀要可以上報,也可以下發,但它的發放范圍比較窄,一般只發與會議紀要的內容有關的單位。
會議紀要的發布形式有三種:一是用專用版頭印發;二是用通用版頭印發;三是用其他形式印發。會議紀要的種類較多,會議紀要的寫法大同小異,都要做到開門見山,實事求是,對問題的處理恰當,表述準確,觀點鮮明,語言生動,文字簡練,格式規范。
會議紀要一般由會議紀要的版頭、發文字號、標題、成文日期、正文、參加會議人員、發送(收文)單位等部分組成。
版頭。會議紀要一般用會議紀要的專用版頭印發,很少用通用版頭和其他形式印發。其專用版頭,根據會議紀要的分類確定版頭形式。在黨的機關,常用的會議紀要分類及版頭有:“中共x x常委會議紀要“、“中共x x委員會會議紀要”、“中共x x委常委辦公會議紀要”;在行政機關,常用的會議紀要分類及版頭有:“x x人民政府辦公會議紀要”、“x x人民政府x長會議紀要”,“x x x辦公會議紀要”等。其字體大小,與通用的版頭(發文機關標識)制作標準相同。
發文字號。是指會議紀要的發文字號,由紀要類別、年份及順序號組成,紀要類別又由組織機構所在地方代字、機構與會議簡稱、“紀要”三部分組成,比如,“x常會紀要[2002]4號”。用會議紀要專用版頭印發的會議紀要,也可以省略紀要類別,比如“[2002]36次”,因為版頭是專用的,不會發生歧義。需要引用時,連版頭與發文字號一起引用。
標題。會議紀要的標題有兩種形式:一是“會議紀要”前加會議主題,比如,《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會議紀要》。這種標題,適用于聯席會議紀要、二是“紀要”前加會議名稱,比如《x x人民政府第8次辦公會議紀要》。這種標題,適用于機關、單位獨立召開的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一般情況下,用專用版頭印發的會議紀要,沒有標題,在橫隔線之下空兩行直接撰寫正文。
成文日期。會議紀要有標題的,須標注成文日期,居中標注在標題之下;無標題的,不標注成文日期。
正文。一般有開頭、主體兩個部分,有的還有結尾部分。
開頭部分。簡明扼要地撰寫會議的概況,主要包括會議的目的、主題、召集單位及主持人,會議時間、地點、參加單位及參加人員,會議就什么問題進行了討論,哪些領導干部到會并在會議上講了活、發了言或進行了總結,會議的效果等。然后以過渡語“會議議定了以下事項”承上啟下。
主體部分。撰寫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的意見、議定的事項或作出的決定等。議定的事項包括對會議研究問題的處理意見、今后的工作任務及實施措施和要求等。
主體部分是會議紀要的核心,在撰寫之前,要認真地做好會議記錄,作為撰寫會議紀要的依據。要根據會議的內容,認真進行綜合分析、概括提煉和加工整理,把會議的主要精神和成果反映出來。其結構安排有四種方法:①按會議研究的內容(問題)的順序撰寫,逐個說明會議研究的問題及處理意見和作出的決定等。這種方法符合綜合性會議的會議紀要,一個一個問題分開寫明、寫清為止。②把會議研究的內容(問題)歸納分類,然后分項撰寫。這種方法符合重要的座談會、學術會議、研討會和會議內容比較復雜的工作會議的會議紀要。③按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寫。這種方法符合專題或專門性會議的會議紀要。一般包括對過去工作的評價、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對未來工作的總要求和總任務以及應采取的措施等。④按專題分項進行撰寫。這種方法適用于研究具體工作的會議紀要,即會議研究的議題所涉及的事項要一一交待清楚,包括對研究事項的定性和處理意見等。每一個部分或每一個自然段的開頭,可以用序數,也可以用冠以會議紀要的專用開頭語,比如,“會議認為”、“會議強調”、“會議決定”、“會議指出”、“大家提出”等。
結尾部分。一般包括提出希望、號召和貫徹會議精神的要求。全局性、綜合性的會議紀要可寫結尾部分;一般的會議紀要,主體部分寫完,正文自然結束,沒有結尾部分。
會議紀要的正文部分撰寫,還應做到以下四點:①中心突出。各類會議的`紀要,都要做到中心突出,抓住會議所解決的主要問題,形成會議紀要的中心和要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但不能對會議解決的問題、議定的事項有遺漏。②方法得當。起草會議紀要的同志要親自參加會議,并認真做好會議記錄,詳細地占有材料。要注意記錄正確的意見和結論性、表態性、議決性、總結性發言,將正確的意見、議決性意見寫人紀要之中。對于有分歧的意見,除學術性會議紀要、務虛性會議紀要外,不能寫入會議紀要之中。③結構嚴謹。正文部分的布局要合理,層次清楚,并做到條理化、理論化。一個部分的內容寫完之后,再寫另一個部分的內容,做到文題一致,邏輯嚴密。④實事求是。會議紀要要忠實于會議的內容,不能違背會議的內容隨心所欲地增減或更換內容,不能把與會人員個人的觀點寫進會議紀要,更不能把記錄人員或起草人員的意見寫進會議紀要。對于不正確的意見、未確定的意見不能寫進會議紀要。
參加會議的人員。在通用版頭發布的會議紀要中,參加會議的單位及人員在正文的開頭部分撰寫;在專用版頭發布的會議紀要中,參加會議人員在正文之后一一寫明,縱向排列,包括“出席人、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記錄人”。人員的姓名要用全稱。
發送單位。一般在主題詞之下、印制版記之上標注。發送單位,包括主送單位和抄送單位,可以用統稱,也可以用特稱。
;
一、公文的分類
根據形成的作用的公務活動領域,公文可分為通用公文和專用公文兩類。通用公文,指各類各級機關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請示、報告、函等;專用公文,指在一定專業機關和業務范圍內專門使用的文件,如外交文件、司法文件、軍事文件、會計文件等。
根據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程序,公文可分為對外公開、限國內公開、內部使用、秘密、機密、絕密六類。
制發公文的機關根據行文方向,可將公文分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類。
根據內容的性質,公文可分為規范性、領導指導性、公布性、陳述呈請性、商洽性、證明性文件等。
根據處理時限的要求,公文可分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類。
根據來源,在一個機關內部可將公文分為收文、發文兩類。
二、通用公文的文種
文種,又稱公文的名稱,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質、適用范圍和作者職能權限以及制發公文的目的要求等。在公文中正確標明文種,有利于維護公文的權威性與有效性,并為公文的撰寫、處理提供便利。
我國行政系統的通用公文文種主要有:
(1)規范性文件:條例。用于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2)領導指導性文件:命令(令)、決定、指示、批復、通知、通報。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知。
(4)陳述呈請性文件:議案、請示、報告、調查報告。
(5)商洽性文件:函。
(6)會議文件:會議紀要。
中國共產黨機關的通用公文文種主要有:
(1)規范性文件:條例、規定。
(2)領導指導性文件: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批復。
(3)公布性文件:公報。
(4)陳述呈請性文件:報告、請示。
(5)商洽性文件:函。
(6)會議文件:會議紀要。
【溫馨提示】關于會議紀要三類分類,會議紀要三類分類有哪些的介紹,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設備,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住宿,青島會議場地,青島會議模特,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