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淺談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
我國街道名稱如何英譯?這似乎是一個多余的問題。君不見,自從有了用中英兩種語言文字開展中外交流以來,我國街道名稱以英文的面目出現已經相當頻繁;改革開放以來,中英文對照的名片(當然印有英譯的地址)簡直數不勝數。
然而,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其五花八門的程度,也是人所共見的。讓我們從我國街道名稱英譯的現狀、外國人對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外國人對其本國街道名稱的英譯、我國街道名稱英譯的趨向以及如何使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統一、規范起來等五個問題,研究一下對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
(1)我國街道名稱英譯的現狀
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方法,目前大體上有三大類:一是“漢語拼音法”,二是“音意結合法”,三是“全盤意譯法”。
所謂“漢語拼音法”,就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已通過的中國專有名詞的翻譯采用漢語拼音方案那樣,用漢語拼音方案來處理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例如:“亮馬河南路”英譯為 Liangmahe Nanlu,“東直門外大街”英譯為Dongzhimenwai Dajie,“北十九道街”英譯為 Beishijiudao Jie,“沙面大街”英譯為 Shamian Dajie,等等。有的還將每一個漢字單獨譯為一個詞,如:“光華路”譯為 Guang Hua Lu.
所謂“音意結合法”,是指將專名部分作音譯處理,通名部分作意譯處理。這是比較流行的譯法。象將“城中路”譯為 Chengzhong Road,“民主街”譯成 Minzhu Street這樣的例子,已是眾所周知,不必多舉了。
問題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我們的祖宗,在“路”、“街”之前,還設有“大、干、正”,還有“東、西、南、北”,還有“上、中、下”,還有“前、后、內、外”,還有“支、橫、新、舊”,還有“一、二、三、四……”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則稱“路”為“道”。
有人將“大道”、“大街”,一時譯為main Road,main Street,一時統譯為 Avenue,或譯為法式的 Boulevard,有時則視“大”如不見,干脆譯為 Road和 Street了事。如“沙面大街”只譯為Shamian Street.
至于對“東、西、南、北、中”的處理,則呈“三足鼎立”之勢,把這些方位詞分別放在前、中、后的位置上,如:同一條“天寧南路”就有 South Tianning Road,Tianning South Road和 Tianning Road South,分別都有來自外國或香港地區的出處依據。然而,已經逐漸有了將“東、西、南、北、中”并入專名部分去的傾向,如:將“解放中路”譯為Jiefangzhong Road.
而對“前、后、內、外”,“上、下”,“支、新”的處理,也是“各顯風騷”,“自樹一幟”,使人眼花繚亂。如“水西門外江東門新街”譯為“ New Street,Jiangdong Gate,Outside Shuixi Gate”,有的則將“外”譯為“Outer”。
談到“里、巷、弄”,似乎不大好弄。辭典和一些譯例表明,這三者均可譯成或Lane或Alley或Alleyway.在1981年出版的我國第一部《中國電話號碼簿》“安徽”一章中,同是合肥市的巷,有譯成Alley的,如“向陽一巷”譯為 Xiangyang Alley No.1,也有拼音化的,如“大眾巷”譯成Dazhong Xiang.在幅頁廣大,人口眾多的我國,與這三者表意相同的,還有“條”、“胡同”等等,意譯也同上,各顯“神通”。
所謂“全盤意譯法”,顧名思義,是徹底的意譯法。如:“五一路”譯為“May 1st Road”,“天壇路”譯為“Temple of Heaven Road”,“珠江路”譯為“ Pearl River Road”,甚至將“經四緯六路”譯為“Longitude 4 Latitude 6 Road”,等等。這種方法,畢竟不多,茲不詳表。
(2)外國人對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
正當國人對街道名稱的英譯呈五花八門之勢,起“春秋戰國”之爭時,外國人對我國街道名稱的英譯卻悄悄地趨向于“漢語拼音”式的規范化。且不說是我們應了“人生識(英文)字糊涂始”這句話呢,抑或外國人畢竟是“旁觀者清”,還是實在一點看看英文老祖宗的后代和使用或流行英語的國家的人是怎樣翻譯我國的街道名稱吧。
此事不難。讓我們看一看外國駐華使領館地址的英譯,就應有所啟發。且看:英國駐華使館所在的“光華路”是Guang Hua Lu;
美國、新加坡駐華使館所在的“建國門外秀水北街”是Xiushui Bei Jie,Jian Guo Men Wai;
加拿大、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駐華使館所在的“東直門外大街”是Dongzhimenwai Dajie;
挪威駐華使館所在的“三里屯東一街”是Dongyi Jie, San Li Tun;
荷蘭駐華使館所在的“亮馬河南路”就是Liangmahe Nanlu;
羅馬尼亞駐華使館所在的“日壇路東二街”則干脆為Ri Tan Lu Dong Er Jie;
有人可能懷疑這是中方編印使館地址時的譯文。我們可以看看外國駐華外交官的“原始譯作”:澳大利亞駐華使館簽證部1987年12月15日開具的一份證明書上“北京東直門外大街15號”的英譯是“15 Dongzhimenwai,Beijing”。其時并未將“大街”譯出,后來就補譯成Dajie,故至今仍在其官員名片及簽證通知等文件上將“東直門外大街”譯為“Dongzhimenwai Dajie”。
日本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所在的“環市東路”在該國領事官的名片上的英文是 Huanshi Donglu.
(3)外國人對其本國街道名稱的英譯
外國人在處理本國街道名稱的英譯時,是如何進行的呢?
英語國家的街道名稱,本身就是英語,沒有英譯的問題。
法文的街道單詞有Rue, Avenue和Boulevard等,英譯時照用這幾個詞不誤,而沒有考慮要改成對應的 Road或Street或什么的。
馬來文中的街道稱Jalan,馬來西亞的街道名稱在英譯時并沒有應否改譯為Road或Street的爭論。
意大利的街道稱Via,意大利的街道名稱在英譯時理直氣壯地用Via,并沒有人說這是貽笑外人或貽誤外人。
德文的“街道”原寫成Straβe,考慮到英譯時英文打字機沒有倒數第二個字母那樣的字體,德國人寧愿用兩個“S”代之而堅持用德式的街道單詞,寫成Strasse,似乎并沒有人譏笑那是“德式洋徑濱英語”。
連我們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在街道名稱的英譯上也沒有我們那么復雜,其街巷單詞,有借用漢字表示的“町”和“丁目”,讀如 MACHI和CHOME,日本人英譯其街道名稱時,也毫不猶豫地“照用Machi和Chome可也”,并無研討是否要改譯成Road或Street和Lane或Alley.
在詞序方面,不少外國人還堅持保留其本國文化固有的語序。如法國人、馬來西亞人、意大利人堅持通名前置法,即將Rue、Jalan、Via放在專名部分的前邊,日本人則保留通名后置法。然而,并沒有人因為他們不用Road和Street而說他們譯得不地道。
看來,這里有一個保留本族語言的文化傳統的問題。
(4)我國街道名稱英譯的趨向
街道名稱之所以要翻譯,是為了方便交流,再具體一點說,主要是方便依名尋街和通訊連系,而不是用于炫耀外文的研究和精通。
說到依名尋街,外國人在北京要問“東直門外大街”怎么走,我看用Dongzhimenwai Dajie要比Outer Dongzhimen Main Street要立竿見影得多。對Dongzhimenwai Dajie,不管你懂英語與否,無論士農工商,賣冰棍的,拉大車的,男女老少,都知其意。
這不是一種偷懶的作法,而是一種講求實效的方法。至于通訊聯系,郵遞員最有發言權。用“漢語拼音法”英譯的街道名稱,在小學學過漢語拼音,在中學繼續學普通話的郵遞員都能看懂,比那一街多譯的“音意結合法”容易多了,更不用說那種“全盤意譯法”了。
其實,我國街道名稱英譯已經有一種逐漸走向“漢語拼音化”的趨向了。早在1981年,我國出版第一部中英對照的《中國電話號碼簿》時,對街道名稱的英譯大體上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漢語拼音法”,另一類是“音意結合法”(包括極少量的“全盤意譯法”)。
當時在該書出現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29個(臺灣省除外,海南省未建),用“漢語拼音法”英譯街道名稱的省、市、自治區有 16個,分別是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黑龍江、湖南、江西、吉林、遼寧、青海、山西、四川、天津、云南和浙江,而出現在其他13個省、市、自治區的街道名稱則主要用“音意結合法”譯成英文。但是,其中也有兩法“交叉”的情況。如浙江部分紹興的街道名稱是用“音意結合法”翻譯,而江蘇部分徐州的街道名稱用“漢語拼音法”英譯。
(5)并非結論的結語
街道名稱的英譯,是不少人認為易而為之,卻又是不少人總覺得不盡人意的一項工作。僅靠某個權威人士出來講話,或光發表幾篇文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當然,人們,特別是初涉譯壇的人,無疑可以從一些體會文章中得到啟迪,舉一反三地動手譯來。
我們應當注意“漢語拼音化”的趨向。在“路、街、巷”等容易找出對應的英語Road、Street、Lane之時,不妨意譯這些通名部分,而不妨把“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字歸到專名部分以“漢語拼音法”處之。如“工農北路”可以譯作Gongnongbei Road,因為,人們往往在實際應用中,漢語也會把“工農北路5號”略為“工農北5號”,而郵遞員也心知肚明。同樣,“中山一路”可譯成Zhongshanyi Road.
然而,如果要達到街道名稱英譯的統一、規范,推行“漢語拼音法”無疑是“快、好、省”的,英語老祖宗的后代,以英語為母語的外交官和外國友人,都這樣譯了,我們還怕什么“不地道”!
之所以說“并非結論的結語”,是因為個人的意見不能作為使之規范的結論。誰可以作結論呢?各地的地名委員會可為之。
由地名委員會牽頭,翻譯組織,郵電、工商、文史等部門參與,廣泛討論研究定案,再經一定的法律程序,是可為的。一經確定,就應我印發街道名稱英中對照索引資料,象《香港街道地方指南》中的“街道索引表”那樣,既有中英索引,又有英中索引,豈不統一、規范?!
其實,采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中國地名,這已經是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通過,成為國際標準的。這似乎已經是結論了!
1.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ATTI),此項英語翻譯證書考試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主辦的,考試難度分為一、二、三級。
二級: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畢業或是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水平,并具備3-5年的口筆譯翻譯實踐經驗;
三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或是外語大專畢業生的水平,并具備一定的口筆譯翻譯實踐經驗;
一級:具備8-10年的口筆譯翻譯實踐經驗,是中英互譯方面的行家。
2、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NAETI),此項的前身是北外的英語翻譯資格考試證書(CETI),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舉辦的,分為初級、中級、高級。
初級筆譯證書:此證書能夠證明持有人可以就一般難度的材料進行英漢互譯,能夠勝任一般性文件或是商務等方面材料的翻譯工作。
中級筆譯證書:此證書能夠證明持有人可以就普通英漢原文材料進行互譯,能夠勝任一般性國際會議文件、科技或是經貿等材料的專業翻譯工作。
高級筆譯證書:此證書能夠證明持有人可以擔任大型國際會議文件以及各種專業性文件的翻譯、譯審、定稿的工作,能夠承擔政府部門的高級筆譯工作。
3、全國商務英語翻譯資格證書,該項英語翻譯證書考試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的,商務英語專業(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對外貿易、金融、國際金融、營銷、國際營銷、國際商務、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專科生和本科生。
拓展:
英語翻譯資格證就是“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hina Aptitude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的合格證明,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加強我國外語翻譯專業人員隊伍建設而設立的,它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翻譯專業人才水平和能力。
翻譯有哪些理論
翻譯理論,即在翻譯過程中所涉及的理論,其中有的理論是可以直接描述并且可以通過訓練習得,而有的理論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
著名的翻譯理論有:
嚴復的“信達雅”
克里斯蒂娜·諾德的“功能翻譯理論(functionali***)”
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克特福德“語言學觀”
巴斯奈特“文化轉向說”
傅雷的“傳神”——針對文學翻譯
現代常見的“忠實、通順”等著名的翻譯理論。
口譯最有影響的三大理論是:
1.釋意理論。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譯過程的假設,認為翻譯對象應該是源語信息的意義而不是語言外殼。
2.認知負荷模型理論。這個有很強操作性。
3.思維適應控制模式理論。任何熟練行為都要求將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轉化為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英語基本翻譯理論有哪些?急~~~~高分
美國奈大的功能對等理論。Nida's funtional equivalence.
Newmark紐馬克 semantic transaltion and municative tranlation.第一種側重于文字意思的翻譯。第二種則側重交際意圖的傳達。the first focus on literal translation.the second focus on delivering the municative intention to target audience
標準古有‘信達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elegance.
忠實、通順 faithfulness and*** oothfulness
方法歸化domestication異化foreinization
加譯addition,減譯delection,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意譯free translation
紐馬克的翻譯理論主要是什么
彼得•紐馬克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紐馬克在分析和總結各家各派的翻譯思想的基礎上,將文體論、話語分析、符號學、格語法的理論、功能語法和跨文化交際理論應用于翻譯理論和研究,對于翻譯理論、翻譯教學、翻譯語言學以及翻譯技巧都進行了精辟的論述。紐馬克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也是其翻譯理論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譯問題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譯論》(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譯短評》(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在《翻譯問題探索》一書中,紐馬克提出,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應當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或交際翻譯(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文體,他將文本分為抒發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rmative function)、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審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應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語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20世紀90年代他又提出“關聯翻譯法”,這標志著他的翻譯理論漸趨系統。下面本文將就紐馬克的主要譯論觀點進行初步解讀,以求對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做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將相關翻譯標準應用到英漢、漢英翻譯中去。
一.語言功能與文本類型
紐馬克認為,翻譯活動即是對文本的翻譯,研究翻譯不能離開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語言理論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文體,紐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類。他將文本分為以下六種:
(一)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表達功能的核心是講話人、作者。語言表達功能的核心在于講話人或作者運用這些話語表情達意,不去考慮讀者的反應。紐馬克認為,從翻譯的目的看,典型的表達型文本有:1、嚴肅的文學作品,包括抒情詩、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戲劇等;2、權威性言論,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說及文件等,法律法規文獻,公認的權威人物撰寫的科學、哲學和學術著作。這些文本的權威性來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們的語言能力。雖然這樣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帶有其作者個人特征的"印記";3、自傳、散文及個人信函。當這些文本是作者個人情感的一種宣泄,當讀者背景模糊時,便屬于表達型文本。
在翻譯表達型文本時,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則。以原作者為核心,既要忠實原作者表達的思想內容,又要忠實原作者的語言風格。在這類文本的翻譯中,譯者不僅不容許對原文進行修飾和修正,而且必須盡可能以詞、短語和分句作為基本翻譯單位。
(二)信息功能(rmative function)
語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在的語境、話題的事實或語言之外的因素等。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百科知識,其形式往往非常標準化,如教材、技術報告、報紙或雜志文章、學術論文、備忘錄或會議記錄等。信息型文本由于強調"真實性",通常用不帶個人特色的現代語言寫成。因此,在翻譯信息型文本時,應遵循"真實性第一"的原則。譯者在語言應用上,可以不以原作為標準,而以讀者的語言層次為標準......
英語翻譯中翻譯理論有哪些以及它的概念
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用法習慣問題以及兩者所代表的相關地區的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翻譯對象因素等等。
翻譯界翻譯理論有哪些啊
1.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增訂本)
作者:馮慶華編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在借鑒當前國內外翻譯理論、總結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完成,較完美地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一部非常實用的翻譯教科書。本書自出版發行以來,已連續重印六次,深受廣大英語學習者好評。根據廣大讀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作者對原教材進行較大篇幅的增訂,以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以往的翻譯教材大都單一地從一個側面來展開討論,而本書則從語言、文體、修辭這三個方面立體地討論翻譯的方法;以往的翻譯教材一般把翻譯實踐部分安排在全書的附錄中,而這本書把翻譯練習部分提到與翻譯理論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來安排;本書在實踐篇精心安排了新穎而又富有實效的多種譯本比較、譯者風格研究、比較文學語翻譯、回譯與翻譯以及文體語翻譯等翻譯欣賞與實踐的方法;附錄包括《紅樓夢》、《***文選》中英文目錄以及課堂學習和翻譯自學的推薦書目,對大學師生和翻譯自學者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英漢翻譯教程
作者:張培基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本書系教育部委托中國人民***洛陽外國學院編寫的我國高等院校通用翻譯教材,可供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使用,也可供業余翻譯愛好者參考之用。書中所涉及的英譯漢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也基本上適用于漢譯英。本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翻譯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和大量譯例,介紹了英語漢譯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全書共分六章。各章節后配有單句練習,書后又附有大量短文翻譯作業材料
3.當代翻譯理論(第2版修訂本)/國外翻譯研究叢書
簡介: 19世紀中期以來,翻譯理論有了長足的發展。本書對當今紛繁復雜的翻譯理論進行了剔抉爬梳,詳細研究并介紹了幾個主要翻譯流派--北美翻譯培訓派、翻譯科學派、翻譯研究派、多元體系派和解構主義派--的主要觀點。這些理論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都一直有著廣泛的影響。作者在本書中探討了各個流派的長處以及弱點,研究了各個不同學派之間的內在聯系,描述了翻譯理論對當今文化學研究的重要性,并對當今主要翻譯理論所作的各種假設提出了質疑。本書第二版更新了各學派的觀點,增添了最新的研究結果
4.英作者:吳鐘明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簡介:
目前不僅是同聲傳譯,國內經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可以說是全線告急。而這些會議口譯、商務口譯、專業筆譯、法庭口譯等都會用到筆記法。本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要而編寫的。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介紹口譯筆記法的理論知識、實踐技巧和大量的范例和練習,讓學生和從業人員學習并掌握口譯筆記法,從而快速提高口譯的水平和能力。...
5.60翻譯新究/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
作者:思果著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簡介:
本書是“翻譯理論與實務叢書”之一,是思果先生繼《翻譯研究》后十年翻譯教學、翻譯研究的結晶。全書為兩個部分,以新穎的觀點介紹了翻譯中的一些新理論,內容涉及語法、地區域差異、詞義等。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6.英漢法律翻譯教程
作者:孫萬彪編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簡介:本書為經濟、法律和英語專業的學生及有志于從事法律翻譯的人士提供極為實用的學習資料,填補了?諧∩賢嘟灘牡目瞻住?本書所選英文材料皆取自實際合同,共分15個單元。每單元包括翻譯練習及參考譯文、注解、補充練習及翻譯技巧,從實戰到理論逐一詳盡論述,幫助讀者更為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翻譯的技巧和精髓。書后還附有“詞匯表”,列......
請問研究生英語筆譯,英語翻譯理論,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都有什么課程啊?能給出詳細的課程名稱嗎? 5分
英語專業畢業的來回答這個問題。翻譯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同聲傳譯)都是學術型碩士,而翻譯碩士則是MTI,是專業型碩士。我們國家目前實行的學位教育主要分為:學術型學位(學術理論研究)或專業型學位(注重操作實際能力)。二者在學習年限設置、課程設置上都有區別。你所提到的三種之中,翻譯學尤其注重理論研究,三年內肯定學到不少語言學理論翻譯學理論,至于理論是否能用在時間上,就看你自己的訓練積累了。英漢同聲傳譯方向的那個可能實踐性相對會比翻譯學強一些,但你要知道,理論和實踐如何權衡,這就要看你報考的學校在這個專業方面建樹如何了。而且你所指的口譯,并不等同于同聲傳譯,同聲傳譯依然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因此我建議你,如果有志于口譯工作,最好選擇翻譯碩士,原因如下:1、翻譯碩士不要求你本科一定要是英語專業的,因為考研的時候不用考第二外語,如果你選的是學術性學位的碩士的話,第二外語這關,未必會比英語本身好過哦。2、實踐機會多。不少翻譯碩士都是在校的時候就考取了catti證書,這與課程實踐性強,實操機會多是分不開的。
【溫馨提示】關于會議名稱的翻譯方法有,會議名稱的翻譯方法有幾種的介紹,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設備,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住宿,青島會議場地,青島會議模特,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