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會議紀要組成部分包括標題、日期、正文、結尾等。
標題:由會議名稱和文種組成。如《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紀要》。
日期:成文日期通常寫在標題之下,位置居中,并用括號括起,也可在文末右下角標明日期。
正文:在開頭部分應扼要地敘述會議概況,如會議的名稱、目的、時間、地點、人員、議程及主要收獲等。主體部分主要寫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中的意見、做出的決定、提出的任務要求等。
結尾:結尾的內容通常是提出希望、號召,要求有關單位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也可以在寫完主體部分后即全文結尾。
會議紀要的寫作方法
一是概述法。即把會議上的發言內容、討論情況總結到一起,概述出來。這種寫法適用于小型會議。
二是發言記錄式寫法。按照會上發言順序,摘錄每個人發言的主要內容。此寫法主要用于座談會紀要。
三是歸納法。就是把會議中研究、討論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適用于規模較大、內容復雜的會議。寫作時,可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分條列項寫或擬小標題分部分、分層次寫。總之,無論是哪種寫法,都要圍繞會議中心和目的選材、剪裁,突出重點。
1、標題:一是,會議名稱加紀要,也就是在“紀要”兩個字前寫上會議名稱。二是,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在標題里揭示出來,類似文件標題式的。
2、開頭:簡要介紹會議概況,包括會議召開的形勢和背景;會議的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會議的名稱、時間、地點、與會人員、主持者;會議的主要議題或解決什么問題;會議結果。
3、文號格式和時間:文號寫在標題的正下方,由年份、序號組成,用阿拉伯數字全稱標出。會議紀要的時間可以寫在標題的下方,也可以寫在正文的右下方。
4、正文:要從會議的客觀實際出發,從會議的具體內容出發,抓中心,抓要點。屬于介紹性文字,筆者可以靈活自由敘述,但屬于引用性文字,必須忠實于發言原意,不能篡改,也不可強加于人。
5、結尾:要根據會議的內容和紀要的要求,有的是以會議名義向本地區或本系統發出號召;有的是突出強調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關鍵問題;有的是對會議做出簡要評價,結合提出希望要求。
擴展資料
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的區別:
1、會議記錄是會議情況的記錄,只是原始材料,不是正式公文,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則是正式的公文文種,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2、會議紀錄一般是有會必錄,凡屬正式會議都要作記錄,作為內部資料。會議紀要主要記述重要會議情況,只有當需要向上級匯報或向下級傳達會議精神時,才有必要將會議記錄整理成會議紀要。
3、寫法不同:會議記錄作為客觀紀實材料,無選擇性、提要性,要求原原本本地記錄原文原意,越詳細越好。會議紀要則有選擇性,必須在會議結束后,在會議紀錄的基礎上加工整理而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會議紀要
會議基本情況
會議紀要中的會議基本情況部分,主要涵蓋會議的名稱、時間、地點、參與人員以及會議的主要議題。這部分內容是對會議整體情況的基礎描述,旨在為讀者提供會議的宏觀背景和參與情況。
首先,會議的名稱是會議紀要開篇的首要信息,它簡要地標識了會議的主題或性質,例如“關于公司戰略發展的年度會議”或“產品部門月度工作例會”等。緊接著,會議的時間、地點和參與人員等信息,幫助讀者了解會議何時何地舉行,以及哪些人參與了此次討論和決策。
參與人員的描述中,通常會列出主持人、出席人員、缺席人員以及記錄人員等。主持人的角色是引導會議進程,確保會議的高效進行;出席人員則是會議討論和決策的主體,他們的身份和職務往往決定了會議討論的方向和深度;缺席人員的記錄則有助于跟蹤和了解未參與者的信息;而記錄人員則負責將會議討論的重點和結果如實記錄下來,形成會議紀要。
此外,會議的主要議題也是這部分的重要內容。議題的描述應清晰明了,列出會議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為讀者提供會議討論的核心脈絡。例如,一次關于產品升級的會議,其主要議題可能包括“分析當前產品的市場反饋”、“討論產品升級的功能點”以及“確定產品升級的時間表”等。
總之,會議紀要中的會議基本情況部分是對會議基礎信息的概述。撰寫時應注意準確性和客觀性,確保讀者能夠通過這部分內容對會議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了解。
【溫馨提示】本次分享的會議紀要包括哪些部分和會議紀要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的問題是否解決了您的問題,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收費,青島會議旅游,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主持人,青島會議場地,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